——四川巴中國家糧食儲備庫 張堃 王友良 蔣斌
摘要:通過多種途徑和措施抑制糧食在儲藏期間水分的散失,保持糧食的安全水分,從而達到保質增值、減損降耗、提高儲糧綜合效益的目的。
關鍵詞:糧食儲藏 保水 效益 措施
保水儲藏是通過采用適時通風調濕、隔熱保冷等技術手段,抑制糧食籽粒中水分散失,從而保持糧食安全儲存水分,達到保質、保量、保鮮的目的。該技術具有操作簡便、經濟實用、綜合效益高的特點,它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擾糧食倉儲管理人員如何降低儲糧損耗,保持儲糧品質的難題。同時也是糧食倉儲業向“三高、三低”方向發展的重要技術手段。因此,糧食倉儲業尤其是國家儲備糧庫充分利用現有的倉儲設備,不斷改進儲糧技術方法,綜合運用先進儲糧技術手段,大力開展保水儲糧技術,既是順應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需要,又是提高企業倉儲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客觀要求。為此,本人就保水儲藏的綜合效益和措施談幾點看法。
1 保水儲藏的效益分析
1.1 社會效益
隨著社會的發展,人類的進步,一日三餐的溫飽型生活狀況已成為歷史,綠色、環保、營養已是21世紀人們物質生活的主題。因此,不斷探索運用保水儲藏技術的新方法、新措施,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綠色、優質食品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。
1.1.1 可提供保鮮食品。水是糧粒細胞原生質成分之一,同時也是促使酶活性的重要物質,水分減少,原生質由溶膠狀態轉為凝膠狀態,酶活性減弱,呼吸作用下降,糧食生命活動也減弱,致使糧食的新鮮度降低。因此,糧食儲藏期間保持一定水分,對儲糧保鮮具有重要意義。
1.1.2 可提供高品質糧食。水是糧粒高分子化合物空間結構的組成成分,一旦水分降低,會導致其晶體結構解體,從而改變糧食的品質,造成加工品質、蒸煮品質、食用口感降低。因此,保持儲糧安全水分,可為人們提供大量營養豐富、口感好的食品。
1.1.3 可提供綠色食品。眾所周知,糧食在倉間要保持水分,必須做好封閉工作,控制水分揮發,這就可以杜絕蟲害感染,避免化學藥劑熏蒸,減少糧食污染,不但可以為大眾提供健康無污染食品,而且也是中國入世后糧食行業消除“綠色壁壘”的重要舉措之一。
1.1.4 可提高倉儲的技術水平。通過采用現代儲糧技術設施、設備和方法,抑制糧食儲存過程中水分降低,對提升儲糧技術水平,推動倉儲業快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。
1.2 經濟效益
糧食在儲存期間保持安全水分,不僅可以減小儲糧損失,降低儲糧成本,而且可以提高糧食的市場競爭力。
1.2.1 可以減損降耗。安全水分糧食(主要指小麥、稻谷、玉米三大糧食品種)在儲存一個輪換周期水分基本要降低1%左右,在氣溫較高的南方地區可能降幅更大。僅以1億斤中央儲備稻谷為例計算損失(水分減量按1%計):輪出損耗將超過100萬斤,銷售價格按0.74元/斤,直接經濟損失超過74萬元;同時又要購買相同數量糧食補庫(因中央儲備糧儲存損耗由企業承擔),按0.78元/斤收購價格計算,將支付78萬元,這樣一進一出將虧損152萬元,即每斤糧食在一個輪換周期內增加管理成本0.015元左右,同時還未計算經營、運輸、裝卸等費用開支。因此,如果采用保水儲藏技術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。
1.2.2 可以提高糧食的市場競爭力。因保水儲藏能保質保鮮,減小污染,因此糧食銷售時品質好,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,相應銷售價格也高一些,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效益。
1.2.3 節省了熏蒸費用。因糧食在密閉的環境中,減小了害蟲的感染,避免了儲糧化學藥劑熏蒸,為企業節約了熏蒸費,降低了管理成本。
1.2.4 節省了輪換費用。運用低溫儲糧技術,保持了糧食水分和品質,延緩了糧食陳化,延長了輪換周期,因此可節省可觀的輪換費用。
2 主要技術措施
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保水儲藏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,尤其是經濟效益更為顯著。但如何通過先進的儲糧技術手段,保持糧食儲藏水分,將是新形勢下糧食倉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。
2.1 控制入庫糧食水分。因入庫糧食水分過高,其水分揮發愈快,因此,將入庫糧食水分控制在安全水分,既可降低糧食水分散失速率,又能保證儲糧安全。
2.2 搞好糧面密封壓蓋。通過對糧面密封壓蓋,既可以起到隔熱保冷的作用,又可抑制水分散失,同時也可起到防蟲作用。
2.3 采取隔熱、降溫措施,保持糧倉低溫。糧食水分散失與糧溫呈正相關,糧溫越高,水分散失越快;糧溫越低,水分散失越慢。因此對倉房采取隔熱、降溫措施,可以緩解糧食水分散失,如增加倉頂隔熱層、增設保溫密閉門窗、安裝自動噴水降溫設備等。
2.4 安裝濕度監測系統。為定期掌握儲糧水分變化情況,在糧堆內安裝濕敏電阻,通過糧堆濕度可準確反映糧食水分,為適時通風調濕提供理論依據。
2.5 機械(自然)通風增濕。糧食在儲存過程中,水分難免要散失,因此,選擇適宜時機進行機械(自然)通風調節糧堆濕度,可保持糧食原有的安全水分。
2.6 谷物冷卻機增濕。調濕通風是谷物冷卻機功能之一,它對環境條件要求低,既可在高溫高濕環境操作,又可在低溫低濕環境操作,同時還可將糧食水分調整到指定值。
二OO五年三月十七日
參考資料:
1、《儲糧生物化學》
2、《儲糧新技術教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