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條 總 則
(一)各種熏蒸藥劑,對人畜都是有毒的,如果使用不當或疏忽大意,都可能危及人畜安全,甚至造成意外事故。因此,為了使熏蒸人員,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,因地制宜地做好各項準備工作,掌握防治技術,達到安全、經濟、有效的防治目的,特制定本規程。
第二條 熏蒸前準備
(二) 思想準備:熏蒸前應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,堅持科學態度,增強工作責任感。
(三) 組織準備:事先要與當地公安、衛生部門聯系配合。單位領導要親臨現揚,檢查各項準備工作和安全措施,選擇技術熟練,經驗豐富,政治可靠,有一定組織能力的人員擔任指揮。施藥工作,必須由經過訓練,了解藥劑性能,掌握熏蒸技術和防毒面具使用方法的人員能力。并安排救護、后備、計時、封門及保衛人員,共同協作搞好熏蒸工作。
(四) 現場調查,摸清情況,制訂方案:摸清糧食儲藏情況熏蒸設計、制訂方案的重要依據。因此,首先要組織有關人員深入現場了解糧食的品種、數量、用途、儲藏時間、水分、雜質含量、糧溫、糧倉濕度、堆放形式、糧堆高度以及天氣形勢等。認真檢查害蟲的種類、蟲期、密度和活動部位,摸清倉房和廠房的建筑結構、密閉條件、機械設備和與周圍群眾住房的距離等情況。在此基礎上組織有關人員,共同討論、研究熏蒸方案,確定藥劑種類和用藥劑量、施藥時間及施藥方法。并把情況填入糧油倉庫熏蒸記錄表,一式兩份,一份報縣(市)糧食局,一份留本單位。
(五) 測量體積、計算用藥量:測量體積應根據不同倉型(包括糧堆和空間)分別計算。然后按空、實倉體積分別計算用藥量,設計施藥點及每點施藥量。常用熏蒸劑的用藥劑量(克/立方米) 和密閉時間。
藥劑名稱 含量
(%) 實倉熏蒸
(克/立方米) 加 工 廠
器材消毒
克/立方米
施藥后密閉時間(天)
空間 糧 堆
食用 種用
磷化鋁(片) 58 3-6 6-9 6 4-7 5-7
磷化鋁(粉) 85-90 2-4 4-6 4 3-5 5-7
磷化鋅 90 3-6 8-13 6.5 5-10 3-5
磷化鈣 18-25 7-12 15-22 10-15 7-10
氯化苦 97 20-30 35-70 20-30 厚糧3天。加工廠、器材2天。
溴甲烷 98 15 30 15-20 15-20 種子糧1.5天。糧倉、空倉、器材2天
環氧乙烷 15-30 2
(六) 整理糧堆、準備用具和器材:熏蒸整倉散裝糧食時,應扒平糧面,出入口處用糧包堆成階梯以便施藥人員安全出入;
熏蒸包裝糧時,糧堆要求平整、牢固,堆與堆之間要用木板架好走道,出入口處要同樣堆成階梯形;熏蒸加工廠時,凡是暴露的金屬機構、儀表等易受腐蝕的物品,容易拆卸的拆下移出,不易拆卸的應將暴露部分涂以機油或用塑料薄膜密封起來。
施藥前根據使用的藥劑和施藥方法,切實準備好各種用具和器械。如防毒面具、麻袋、反應缸、噴壺、繩索、橡膠手套,分藥秤、倉外投藥器等,以便熏蒸工作順利進行。
(七) 封糊密閉:門窗結構,既要做到嚴格密閉,又要便于能倉外散氣。封糊前先進行徹底打掃,然后關緊門窗,用舊報紙裁成4、6、8厘米的三種寬度、先窄后寬依資覆蓋封糊;在封糊過程中,根據糊得平整、均勻、牢固,不要有遺漏或空白。也可用塑料薄膜覆蓋整個門或窗,然后在薄膜的四周封糊三層報紙或用木槽鑲嵌。
第三條 熏蒸施藥
(八) 統一指揮,緊密合作:參加熏蒸人員,要求組成一支有組織、有紀律的熏蒸施藥隊伍。施藥前,首先由指揮員講明藥劑性能、操作方法、注意事項、施藥信號,然后進倉熟悉施藥區域,進行施藥演習,把藥劑放到指定地點。一切準備就緒,由指揮員對施藥人員佩帶防毒面具的情況做一次全面檢查,然后到各自負責的施藥區域內待命。當指揮員發出施藥信號時,施藥人員應自向外地根據計劃的施藥路線,循序進行。救護和后備施藥人員要密切注意施藥人員的動態,做到互相關心,互相幫助。當施藥人員退出熏蒸現場后,要協助指揮員檢查施藥情況,有無發生燃爆及其它情況,如一切正常,和指揮員一同退出現場。
(九) 清點人數,封門測漏:倉外記時人員必須準確清點人數,分別記載每人接觸毒氣的時間(從施藥開始到離開現場),并在每人使用防毒面具卡上加以記錄。倉內人員全部退出現場后,指揮部再通知封門迅速密封倉門;然后檢查門、窗等處有無漏氣情況,以保障公共安全和熏蒸效果。
第四條 熏蒸善后處理
(十) 密閉時間:熏蒸施藥后,應按規定達到密閉時間后再開倉放氣。
(十一) 通風散氣:放氣時仍須戴好防毒面具,從倉外先開下風方向的門窗;經過一定時間后再開啟上風方向的門窗,借空氣對流作用排除毒氣。按規定氯化苦不得少于15天,溴甲烷、磷化氫不得少于10天。氣溫較低,空氣濕度或糧食水分較大時,還要適當延長散氣時間。通風散氣后,應對倉、廠內的殘毒進行測定,證明確無毒氣以后,方能進倉工作;散氣時要派有經驗的人到下風方向的附近居民區檢測有無毒氣影響。
(十二) 處理殘渣:使用三磷熏蒸的倉庫、加工廠,通風散氣后,應及時處理殘渣。由于殘渣尚有余毒,應很好收集,以免污染糧食。收集后的殘渣應在離水源50米以外僻靜處挖坑深埋。用過的器具要洗滌后妥善保管。
(十三) 檢查熏蒸效果:熏蒸后應檢查害蟲的死亡率,同時檢查糧食水分、糧溫變化情況,種子糧熏蒸后還須檢查發芽率,凡有條件的應測定糧食的殘毒量。
(十四) 預防害蟲再度感染的措施:在熏蒸的廠房四周噴布可濕性六六六作防蟲線,并要經常保持倉內外的清潔衛生,未經消毒的包裝器材和用具不要攜入倉內使用。
第五條 安全防護措施與防護用具
(十五) 使用任何化學藥劑熏蒸殺蟲時,必須經上級領導機關批準后方可使用。
(十六) 嚴格執行各種化學藥劑的使用范圍和使用劑量。
(十七) 經常參加熏蒸的人員,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。凡是心臟病、肝炎、肺病、貧血、精神不正常、神經過敏癥、高血壓、皮膚病、皮膚破傷患者、慢性病進行;婦女懷孕期、哺乳期、月經期;以及帶上防毒面具不適應者或未滿十八歲的少年,都不宜參加熏蒸或與毒氣接觸的工作。
(十八) 熏蒸人員在分藥、施藥、散氣和處理殘渣等過程中,都必須佩戴好質量好、型號合格的防毒面具,穿工具服,配制硫酸人員要穿膠靴和戴橡膠手套。
(十九) 熏蒸施藥人員每人每天不超過兩次;每次接觸毒氣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,每次工作完了要適當休息。
施藥人員在工作中如有頭昏、刺眼、流淚、咳嗽、嗅到藥味和其它不適感覺時,應立即停止作業,報告指揮人員后退出現場,到上風方向取下面具,適當休息。不要在毒氣中勉強支持。
(二十) 參加藥劑熏蒸和處理殘渣等毒氣接觸的人員,要按規定吃一些保健食品,并適當吃些糖、茶、水果等。熏蒸前后,禁止飲酒。磷化氫熏蒸后,禁止吃牛奶、雞蛋及其它油脂食品。
(二十一) 接觸毒氣人員在工作完畢后,應洗澡更換衣服鞋襪,換下的污染衣物應送到空曠無人的地方散發毒氣后,方可攜入室內。
(二十二) 分藥、施藥、檢查、散氣和處理殘渣等工作,均嚴禁一人單獨操作。
(二十三) 禁止在夜間或大風大雨的天氣進行熏蒸和散毒工作。用磷化鋁、磷化鈣進行糧面熏蒸時,要防止倉房漏雨或帳幕內結露使水滴進入藥內。
(二十四) 在熏蒸期間要在倉房、加工三等四周5-10米處設警戒線,立明顯標志,并在投藥后24小時內設專人值班放哨,注意檢測觀察,有無漏氣和起火現象(指有燃燒性的熏蒸劑)。并禁止人畜進行警戒范圍以內。
(二十五) 凡熏蒸的倉房、加工廠等都必須與住人的建筑物有一定距離(氯化苦30米、嗅甲烷、磷化氫20米),以策安全。不具備熏蒸條件的倉房、加工廠等,一律不準熏蒸,改用其它防治方法。
(二十六) 應用磷化氫、環氧乙烷熏蒸時,在施藥前要切斷倉、廠內電源,消滅一切火源。進倉工作人員,不準穿帶鐵釘的鞋;必須使用的金屬用具,要嚴防撞擊,避免發生火花,引起燃燒爆炸。
(二十七) 裝卸、運輸、儲存藥劑時,要輕拿輕放,防止滾動;藥箱、藥桶、藥瓶不要倒放,發現裝具破漏,要及時妥善處理;運輸途中要防止水濕、雨淋和陽光直射。
(二十八) 熏蒸劑應統一存放在縣(市)糧食局指定的單位。儲存藥劑要有專用庫房;硫酸應單獨存放,藥庫應建立在離居民區和其它廄舍較遠的地方,要求堅固、干燥、涼爽、不漏雨,能通過并備有防火器材。要建立定期檢查制度,禁止在藥庫內吸煙、飲食等。
第六條 防毒面具
(二十九) 面罩:主要作用是隔離毒氣,保護呼吸和視覺器官。有頭盔式和繃帶式兩種。頭盔式面罩用軟質橡膠組成,面罩上嵌鑲兩塊玻璃目鏡和呼吸活塞,呼吸活塞一般裝在面罩下鄂部位的前面。并有金屬殼保護;吸氣活門裝在邊疆環紋管的螺帽里面。整個面罩可以罩住頭頂、耳朵及整個面部,此種面罩型號有0、1、2、3、4五種;0號最小,4號最大。因此,使用時可根據使用進行頭型大小選擇適當型的面罩。
(三十) 濾毒罐:濾毒罐是用薄金屬片壓制的,其形狀有圓柱形、扁桶形等。罐的上端有螺旋口的出氣洞,是邊結環紋管的;罐的下端有一個圓孔,空氣與毒氣均由此進入,經濾毒罐過濾后的凈化空氣通過環紋管送到面罩,供呼吸之用。
濾毒罐內部是由金屬網作間隔分離的,其中儲有活性碳層、化學藥品層、棉花層等構成。
濾毒罐內部是由金屬網作間隔分離的,其中儲有活性碳層、化學藥品層、棉花層等構成。
活性碳層能吸附某此種類的毒氣,一些活性碳所不易吸附的有毒物質,可在化學層被分解;兩者均不能吸收的固體微粒,則能由棉花層過濾截留。這樣,通過以上三種層次的過濾,把純凈空氣通過濾毒罐送入面罩,供入呼吸。但由于各種濾毒罐的化學吸收層采用的原料不同,或濾煙層的有無,因此各種濾毒罐防毒范圍也就各異。通過在罐殼上以顏色或拉丁字母作標記,或兩者同時兼有,以示區別。濾毒罐的有效防護時間,是隨毒氣濃度與接觸時間而改變的,即接觸的濃度大,有效時間就短;反之,有效時間就長。
(三十一) 環紋管:環紋管是由軟橡膠制成的,具有擴張性和彈性。它是連接濾毒罐與防毒面罩輸送空氣的管道。兩端都有螺旋接頭,接頭內軟橡皮墊圈,以利連接嚴密。
第七條 使用方法
(三十二) 取出面罩用細軟干布輕輕地把面罩里面擦凈,繼用75%酒精擦抹消毒。
(三十三) 把環紋管的一端與面罩嚴密結合,另一端與濾毒罐的出氣口緊密旋緊,以防漏氣。然后打開濾毒罐的進氣口膠塞,將濾毒罐裝入面具袋內,把面具懸掛在腰前,扎好腰帶;兩手握住面邊緣,以大拇指在內,其余手指在外,將面罩下部緊貼下顎,手指沿著面罩邊緣向上移動,撐開面罩并向后拉,戴在頭上,使用罩舒展而無皺摺。護目鏡對準眼睛,邊緣與頭部密合,戴好面罩沒有不舒服的感覺時,就說明戴得合適。
(三十四) 戴好后,試驗面罩是否漏氣。方法是取出濾毒罐,將進氣口用橡皮塞塞緊,如呼吸時感到窒息而呼吸困難;或吸氣時,面罩全部向面部緊貼,就表示不漏氣。否則,就有漏氣現象,應仔細檢查修理。
(三十五) 脫卸面罩時,應離操作現場較遠的上風方向,用一手抓住活塞門,將面罩稍向下拉,先脫下顎后再向上一推即可。卸下面具以后,將濾毒罐進氣口用橡膠皮塞塞緊,罐蓋蓋嚴。并把使用日期、藥劑種類,使用時間填入登記卡上。
第八條 防毒面具的維護和保管
(三十六) 防毒面具每次使用之后,應用柔軟的干布擦凈,面罩外可用肥皂水或0.5%的高錳酸鉀溶液洗凈,放在陰涼處晾干。然后涂上少量滑石粉,以免橡膠粘合,裝入面具袋以備再次使用。
(三十七) 防毒面具應保藏在干燥、清潔與涼爽的地方。
(三十八) 面罩如因天氣嚴寒而變硬時,不要用火烘烤,以免橡膠變脆,影響使用。
(三十九) 各型濾毒罐,只能防止與其相適應的有害氣體,對煙毒、煙霧、毒塵的防護效能不夠理想。
(四十) 擦拭面罩時不要損傷呼吸活門與護目鏡。